最近开始怀疑自己背包旅行的能力。也开始问自己是否已开始把背包游的意义给歪曲了。

年纪越大了,越开始怀疑自己还有能力背着背包到处旅游吗? 我会想到落后,贫穷的国家吗? 我还会为了省钱,选择走路不搭车吗? 我虽然经常出国旅游,可是最近我的旅游似乎越来越豪华,而且一切都似乎太有规划了,一点惊喜都没有,也往往让我不怎么记得那一次的旅程了。有些人一定觉得不可思议,在遥远的国度里,人生地不熟,有规划是好的。难道要事故连连? 这种惊喜很好么? 可是往往让我对一次旅行最有印象时是惊喜连连的旅程。它可以是好的或坏的。背包旅行不止是背个背包而已,它的意义应该就是那让人难忘得不知所措的惊喜吧。坏的让你从中学习,好的让你重覆回味。

想想至今在我心里真正的背包旅行是2003年的日本(8天),2004年的泰国(16天)和2005年的欧洲(56天)。 为什么这么说呢? 日本是因为是第一次背包(连背包都是借来的)。行程因为天气的关系有蛮多的改变。后两次都是带着一本旅游书(Lonely Planet or Let’s Go), 带不是很多的衣服和用品便启程。 行程是到了那儿再决定。凭着旅游书或在旅途中遇到的旅人的介绍再决定去那里,住那里。

没想到,匆匆过了三年。。。

三年后的第一次竟然来到了缅甸!

从没想过会来这里。毕竟,最近缅甸享有很多的media exposure。2007年九月的僧侣大示威和2008年五月的无情台风,让我们看到了缅甸人民在军人政权下的无助。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却是全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。属于亚细安成员国之一却仍需要申请旅游签证。这一切在我还没启程前就已经开始不屑了。

2008年的九月,与认识不久的宇函(加重了挑战),在图书馆借了本最新的Lonely Planet (最新也是2005年。。唉),没太多的准备便一起坐时光机来到了缅甸。时光机? 因为她让我感觉我身处五,六十年代的新加坡。(后来妈妈看了照片也这么认为)

来到了缅甸后让我第一次,很彻底地把<> (Lonely Planet) 里14页的国家历史读了一遍,并且在读后会有这么多的感触。或许只有她,不过我希望也是她,因此让我了解到旅行不再只是走马看花,了解她才是真正的旅行吧。

缅甸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人民。相对与临近国家, 泰国人是tourist friendly,有点over 了。越南是commercial friendly,很虚假。可是缅甸人的friendly让我觉得很真,很舒服 (寺庙佛塔里难缠的孩童除外)。

回来后,感触仍很深。。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缅甸。。我心里是这么认为的。